当前位置:首页-->小产权房相关资料-->深圳实行统租房百万打工人何去何从?

深圳实行统租房百万打工人何去何从?

时间:2023-07-05 16:26:40浏览数:736次



微信图片_20230705163744.png


最近,深圳出现一个新的词汇“统租”。“统租”是指深圳一些地方,房东的房屋被要求交给政府统一出租而不能自行出租。政府会投入资金对房屋进行改造和装修,转为公寓出租。


在此过程中,政府给房东的租金远超出房东自行出租,有房东说,能在15年内回本,但租金却不降反升。这让深圳房东们大喜过望。


然而,“统租”模式值得高度警惕。


首先,这些房屋原本就是房东的财产,政府以2倍于现有租金的价格租入并投入资金改造,然后再以略低于市场价格出租,这中间的巨大差价谁来承担?其次,政府此举是否事实上扮演了利益输送的中间商角色,破坏了市场机制?此种做法,会不会增强了资源依赖,减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这两天,比深圳天气还要热的,无疑是“深圳统租房”


网上有很多白芒村被统租的消息,也可以看到不少视频里出现了大批租户拖家带口、表情凝重的画面,他们准备离开白芒村,另觅他处。


除了租金上涨,让白芒村住户感到无奈的,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下一个合适的住所?而周边也有不少城中村都在改造,该去哪里找房?


也有的家庭,小孩在附近上学,现在一下子要求搬离,孩子该怎么办?


有人感叹:在白芒村真的白忙了!


而与之相反的是,有疑似房东发帖:大喜事,我在南山的房子要被统租了!


微信图片_20230705163833.png


这个帖子流传甚广,文中出现的“租金很高”“15年左右回本”“高2倍以上”的字眼,让不少人五味杂陈。


因为房东们的房子要被统租了,无数租户被通知尽快搬离。


什么是统租房?所谓的【统租】,简单点来说就是由政府出资,买下房子的经营权,房东不能私自出租了,由政府统一对外租售。


而承接这项任务的,正是市属国企人才安居集团成立的“深圳安居微棠住房租赁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它的身份类似于“二手房东”,把房子从房东手中打包统租过来后,进行翻新、配套升级,再统一出租。而在这个过程中,房东能够获得一定的租金收入。


有人统计了一下被统租的村子名单,一共涉及83个村,其中不乏上下沙、上下梅林等较为知名的城中村片区。


一问:房租会涨价吗?


事实上,深圳的城中村规模化统租不是最近才启动的。


不少人认为,装修升级、运营的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租客身上。


其实早在2017年,万科就发起了“万村计划”,其背后的逻辑相似:万科从城中村房东租下上千栋房子,经过改造升级之后,交给旗下的“泊寓”运营。


但这个行动在2018年“流产”。因为集中的清退引起了租户的不满,同时,大家认为它会大幅抬高周边租金水平,这也引发了争议。最终,万科宣布全面暂停项目。


如今,统租也遭受着这样的猜测和质疑。


城中村是深圳的毛细血管,这些大大小小散落在城市各地、占据着20%土地面积的村落,几乎承载着深圳一半的人口。


相较低廉的房价,为无数打工人创造了在大城市居住的可能,给了他们往上跳的机会。


在不少白芒村的帖子里,可以看到大家对统租后租金上涨的担心。


我们相信,城中村的脏乱差、黑水电、乱收费等问题,在官方介入后,相信一定程度上会有改善。


但也不能忽视“转型中的阵痛”。如果房租大量上涨,那在深圳工作的底层人士,还活得下去吗?


城中村确实是富人眼里的脏乱差的代表,但它也是穷人最后的落脚点,也是深圳的良心。


请给打工人留下最后一点点空间!毕竟来了就是深圳人!


从市场上来看,现在改造的城中村以及它周围的房租已经开始涨了。


多数人也认为统租以后,房租大概率会上涨。



二问:政府补贴就行了?


关于租金,目前官方的答复是:


大部分房源与改造前基本持平,即便小个别房源存在改造成本高而造成租金小幅上涨,涨幅也不会超过原有租金的10%。


对于统租模式,相关企业表示要坚持“增供低价、保本微利”原则,为新市民、年轻人提供高品质、可支付的保障性租赁住房。


问题来了,如此之高的统租收储成本,再加上改造支出,如果房租原地踏步,而企业又要“保本微利”,恐怕是“不可能三角”。


本来市场模式下,房价受资产泡沫驱动,容易大涨大跌,而房租受供求及收入约束,很难无节制上涨。


如今,市场模式退场,既要让房东受益,又要打造高品质租赁房,还要房租不上涨,如何打破“不可能”?


难道统租所产生的成本可以由政府来承担?那政府该不该承担?


本质上,深圳安居微棠(国企)的介入并没有增加房屋供应。相反,它只是以大幅高于市场价格的方式利诱城中村村业主把农民楼交给他们去运营,这种模式难道不是以另一种面孔出现的二房东么?真正的保障房租赁项目产权在政府,象征性收些租金以低利润维持项目的正常运营。


很明显,这样的统租模式与香港新加坡的保障房完全不同。香港新加坡政府是自己找地块集中建设,新增房屋及城市资源配套(比如学校医院街市等)。


而深圳的统租,不过是挤占了存量房屋,而这些农民楼原本就已经承担了本该政府承担的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而且价格足够低、存量足够庞大。


拔高五千米,以卫星的高度,再来看深圳这次的“统租”事件,我们不难发现,这与改革开放之前的粮食“统购统销”本质上是一回事。统购统销并没有增加粮食供应,而只是把农民手中的粮食以行政手段(政府定价)的方式纳入供应体系。这么做,非但没有增加供应,反而还要耗费大量财政支出去供养一大群统购和统销的工作人员。


有人说,这其中政府有补贴。


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本来不用花财政的钱,靠市场自己就能解决问题。但现在财政花了钱,却没有更多问题被解决。反而因此衍生出来很多其他问题。


道理很简单,大规模统租,就意味着要挤占相应数量居住于被统租的农民楼里的低收入群体,还有村里那些与居住群体相配套的商业系统。实际上,今天深圳城中村的租住空间,正是数十年来深圳高度市场化选择的结果。而且,它是以深圳数十年来野蛮生长也最为市场化的方式在运转


问题仍旧存在,羊毛出在羊身上,一切皆有其代价。


财政补贴能够维持多久?房租不涨价又能持续几年……这都是必须直面的问题。



三问:统租介入,


是方便了生活还是让底层百姓更难了?


深圳数量庞大的城中村,已经是深圳这座城市有机体中极其复杂的子系统。深圳城中村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程度极高的生态系统。对于任何复杂生态,我们、尤其是大权在握的长官们,最好保持足够的敬畏。今天深圳城中村对于深圳的最主要价值,就是提供足够便宜且数量足够庞大的租赁房。这本身就是最天然的保障房!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百舸争流”是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的秘密。数量就是质量。靠市场本身就已经提供了数以千万套计、价格足够低廉的深圳城中村,是深圳经济发展最坚实的基石。这个优势来之不易,当珍惜之!


深圳应该明白能发展到今天靠的是全国各个地方的廉价农民工和大学生,统租介入深圳城中村,是规范社会还是让底层百姓的生活更加水深火热?深圳是否已经发展到了可以不要廉价劳动力的阶段?


抛弃了你看不起的穷人,抛弃了你认为脏乱差的城中村,深圳会更高大上?


微信图片_20230705163727.png


深圳这种统租房危害性极大!


1,房租大涨,盘剥租客。


2,刷脸进屋,朋友小聚和亲朋走动无脸进入。失去了亲情友情,增加了开支。


3,政府垄断了市场经济。二房东很恨人,政府可以去管理,而不是赶走他们后把自己变成二房东。民间二房东有很多,还有选择余地。政府作为二房东,就是赤裸裸的垄断,租客没有商议,只能被动接受。


4,政府失去了服务和监督本意,拿着税收变成老板,再来欺压百姓。


5,降低了流动性,人人之间成了养猪场里的猪,在自己租的笼子里度过孤独的余生。


6,社会发展失去了竞争和动力。


7,完全失去了政府的公信力。政府才是比二房东更黑的二道贩子。


8,产生更多的权力腐败。


9,政府变的狰狞霸道,把一个市场变成一潭死水,自己变成超级富豪。深圳变不成新加坡和韩国。


10,政府和市民的矛盾进一步加深,甚至不可调和的产生更多的暴力事件

深圳在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场机制的发挥。在继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深圳必须防止在具体政策实施中“退路”重现,避免政府再度替代市场,产生新一轮的利益输送与资源依赖。租房市场上,政府应该扮演监管者而非“二房东”的角色。应给市场更大自由度,各交易主体在市场中平等自由地发挥作用。


个人认为,必须深入思考“统租”模式是否有利于形成规范、公平、可持续的租房市场秩序。深圳在租房政策上的此种创新,是否有违租房市场的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统租“模式最终能否有效保护租房者的权益,值得怀疑。